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遇

Photo by Viktor Forgacs on Unsplash

这篇《一九八四》的书评被我写了又删,删了又写,如此往复几次,终于因为自己无法掌握“双重思想”,没法子假装自己没看过这本书,也没法子把没看过这本书的假装忘掉,还是在博客上动了笔。

大概在某个平行宇宙的1984年,地球上确实有个大洋国,也确实如书中所写,每一个人被国家机器统治成了一个个规整的零件,不能乱说,不能乱写,甚至不能乱想,只能按照老大哥的指示,安安分分的做上头指派下来的工作,这其中大部分工作都是用来限制人们的“乱说”、“乱写”、“乱想”。这个世上分明有了充足的物资来支持每一个人的富裕生活,人们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,而字里行间的描写却让我感到比书页的白纸黑字还要单调。无论春夏秋冬,整个大洋国都是一片死气沉沉,每句话、每个动作都有专人在监视,没有历史,没有真相,老大哥希望人们看到的就是真相。在这样的灰度图一般的背景中,那个玻璃镇纸中的珊瑚红得那样不真实。一个古董铺,一个小酒馆,甚至在后院晾尿布的大妈都能让读者感受到一丁点儿暖意。

但“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”,黄金乡,查林顿的古董铺,几座教堂互相唱和的歌谣,包括玻璃镇纸,终究化为了泡影,到了第三部,我们才知道那个“没有黑暗的地方”是什么样子,但无论怎样,最多不就是屈打成招吗?难道党还能改变人的想法不成?原来他们真的有办法让人发自内心的认同他们的极权统治,从内到外真心崇敬老大哥,而且办法非常有效。可怕的是,他们不仅仅在搞极权统治,他们还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目的是什么,并且给这一切都找到了一个自洽的逻辑。直到那一句“我背叛了你”,整个世界仿佛消失了一般,尽管主角相遇在下雪的车站,但那一幕给人的感觉是没有一丝光亮的黑暗,可以说,那块玻璃镇纸有多好看,到这一刻的心情就有多绝望。小说通篇只是简单的平铺直叙,读者在不自知的情况下,已经进入了一部恐怖小说的世界中,无处可逃。

我们是幸运的,有奥威尔这样的人给我们描述了这样地狱一般的图景,作为民众,我们得以了解这样的世界是怎样的可怕。然而权力在每个时空都是一致的,掌控越多,它就变得愈发迷人,愈发让人难以自拔。即使《一九八四》写于1948年,之后我们的世界上还是出现了诸如文化大革命、棱镜门这样可怕的事情,直到今日,枉顾事实的新闻报道,网络上的禁言封杀依然猖獗,但即使这些猫腻被公之于众又能如何?我们一直知道这些行为的存在。不同文明间的碰撞冲突一直存在,有些像书中三国鼎立微妙的平衡,但作为底层,无产阶级仍然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使自己摆脱“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”的梦魇。从小被教育的,成长过程中看到的、听到的,谁能说不是被安排的呢?只能尽量兼听则明,避免自己更快的滑向深渊。

我爱老大哥!

2 thoughts on “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遇

发表评论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